一分钟看懂石墨烯的优势,新能源汽车和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新趋势!

不少人认为石墨烯是中美两国之间贸易谈判的重要因素,也视为我国的重要筹码。我国在石墨储量、产量均为世界第一,不少国家需从我国进口该材料,这也存在了一定的战略定位。石墨烯广泛应用在电子制造、军事武器、汽车制造等行业。本身的特质也非常突出,韧性、超导热性、透明性、高强度、超导电性和低环境污染性都是它的特性。最重要的是近年的技术研究,它可能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之一。

近年,不少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研发石墨烯材质的动力电池。石墨烯是一种导电和导热性能都极好的材料,是目前最轻薄、最高强度和导电导热最好的材料。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被不少人誉为“未来新材质”。

在2020年5月,广汽集团新能源研发部门就公布了石墨烯动力电池。官方宣称电池能在8分钟充至85%的电量,而且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也都达到了量产使用的标准。在2000次循环充电后依然有90%的电荷容量,搭载这种新材料电池的纯电动车的续航轻松突破700公里以上,甚至可达1000公里。这也很好的解决了纯电动车的充电慢,续航短的两个痛点。对于目前主流使用的三元锂、磷酸铁锂有着更明显的优势,这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市场上也有采用石墨烯材质电池的电动踏板车)

目前石墨烯在动力电池的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为电极材料,另一个就是导电剂,这都能有效改善电池导电性能。当然,石墨烯也有它的短板,目前制造石墨烯的成本较高,并且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若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和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石墨烯电池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目前,产业链上游在原料供应方面,在提取高纯石墨纯化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全国首条自动化石墨烯生产线已开始试生产,有望解决从前石墨烯制备技术制约。下游新兴领域的发展和产品应用促进市场增长,国内石墨烯市场规模在未来有望以高增长率持续增长。

除了应用在电动汽车电池外,我们日常常用到的手机电池也同样可采用石墨烯材质。这对于智能手机的续航能力有了大提升,哪怕是重度手机使用者,手机电池也能满足一天的需求,配合各手机厂的快充技术,或许日后大家就不用带着充电宝外出和付费租用。石墨烯应用范围非常广,特别是电子制造业,不少数码产品的零件和生产材料都运用到石墨烯,且暂时并未有其它材质能完美替代,所以有不少人称石墨烯是“黑色的黄金”。

石墨烯:芯片“超车”大有可为

14、11、7、5。

这是传统硅基芯片的制程进化。从14nm到11nm,再到7nm、5nm……随着科技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处理效率也越来越高,十年前最顶配电脑运行依然稍有卡顿的游戏,今天在手机上就能轻松畅玩。众所周知,电子设备的性能高低,往往和中央处理器密不可分。那又是什么造就了处理器性能的提升?答案显而易见,是芯片的升级。

芯片的升级,主要是在相同的尺寸下,增加更多的晶体管。在几十年的研究后,人类在硅基芯片方面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根据摩尔定律,硅基芯片的发展有本身的瓶颈。人类现在的芯片研发,已经接近硅基芯片的极限。晶体管栅极宽度越低,电子移动距离就越窄,就越容易出现漏电情况,解决也极为困难。可以肯定的是,在硅基芯片制程达到1nm物理极限后,就需要找到新的材料,以替代传统芯片进行性能上的升级。

事实上,在还没有达到极限前的今天,各国就已经开始寻找硅基芯片的可能替代材料,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近日,英国塞萨斯大学的物理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小的微芯片,该芯片由石墨烯及其他2D材料采用“纳米折纸”的形式制作而成。

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结构中形成纽结,当石墨烯条以此方式卷曲,其行为就可以像微芯片一般。最值得期待的地方在于,基于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微芯片,体积比传统硅基芯片缩小了约100倍!

该论文第一作者Manoj Tripathi博士表示,已经证明可以通过故意在结构中加入扭结,来创建石墨烯和其他2D材料的结构。通过制造这种波纹,可以批量可控的制造晶体管或逻辑门。

相比传统的硅基芯片,石墨烯微芯片除了在体积上的优势外,性能上也将优于传统硅基芯片。塞萨斯大学的艾伦·道尔顿(Alan Dalton)教授表示,使用纳米材料将使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在技术成熟后,或使电脑与电话的运行速度有数千倍的提升。

其实,石墨烯造芯片的构想很早前就被提出。在石墨烯微芯片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添加额外材料,而且在室温下就可以完成芯片加工,在环保性及节约材料方面,石墨烯微芯片将更具优势。另外,由于石墨烯的高导电性特点,意味着石墨烯将比硅基芯片更稳定,更不容易产生漏电情况。

石墨烯微芯片优势巨大,各国都在主动布局,以抢占未来芯片先机。而我国也在碳基芯片上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果,目前领先全球。2020年10月,我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团队,就公布了其十年磨一剑的成果——8英寸石墨烯单晶晶圆。石墨烯晶圆,是实现电子器件集成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款产品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这预示着我国将开启微电子技术变革,产业化更进一步。

除此之外,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领先全球,石墨烯微芯片的研究,对我国来说是全新的机会。可以预见,在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石墨烯将成为超越传统硅基芯片的“潜力股”。在未来的芯片市场上,极有可能是中国企业进行主导,让芯片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现状。

石墨烯电池还有风口吗?

自石墨烯发现以来,关于石墨烯电池的消息从未停歇。

2020年1月15日,广汽埃安官方宣布,公司旗下石墨烯电池已进入实车量产测试阶段,8分钟内实现充电80%,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此举引爆新能源汽车圈,有的媒体表示“新能源再也不是‘电动爹’了”,也有媒体对此存疑。按新闻传播逻辑来看,这事应该会发酵几天,增加点传播度。但没想到打脸来的如此之快——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欧阳明高院士将矛头直指于此,并斥其为骗子:“如果有人告诉你,这车能跑 1000 公里,几分钟充满电,还安全,成本又很低。以目前的技术来讲,他一定是骗子。”

随后,广汽埃安又发布辟谣,声称能跑1000公里的电池和8分钟内实现充电80%的电池是两种,实车量产测试的是硅负极电池,只不过把两个不同种类的电池放到了一张图上,引起了误解。

消息一出,也算是让舆论暂时平息。但从这件事上来看,不仅说明了大众对高续航里程的关注,也反映出了普通人对石墨烯这种新兴材料的陌生。从目前技术来看,更大面积应用石墨烯的全石墨烯型电池仍处于实验状态或有限的商业化中,是什么限制了相关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先来看看石墨烯到底是什么。

石墨烯最早由安德烈·盖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发现,他们把胶带粘住石墨又撕下来,最终得到了石墨烯。由此可见,石墨烯其实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它的构成非常简单,就是石墨的二维结构,如果你读过《三体》,一定还记得“智子”的二维展开情节,二维平面是没有厚度的,而石墨烯就是这个准二维平面,它只有一个原子层的厚度。在石墨烯没有出现前,世界上所有的元素都是三维结构存在的,这就让石墨烯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备受科学家关注。

然而就是这么薄薄一层,却赋予了石墨烯非常强大的特性:由于是二维结构,它超乎想象的轻,强度却相当之高,足足比钢强了300倍,还兼顾了柔韧性。另外,石墨烯也是一种完美的导热材料,导热系数高达3000-5000 W/m·K。同时,石墨烯的导电性能也几乎完美,电子在其中迁移“仿若无人之境”。

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这么好的材料,理应被大规模应用才对啊!然而理想很丰满,受限于石墨烯的特殊结构,制备石墨烯时极易发生形变,导致结构缺陷,目前大规模、大面积制备石墨烯仍有较大挑战,高纯度石墨烯每克价格是黄金10倍以上,这也是为什么石墨烯被业内称为“黑金”的主要原因。

看到这,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没错,限制石墨烯大面积应用在电池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贵!目前宣称自己使用了石墨烯电池的企业,如2020年宣布在米10至尊纪念版上使用了石墨烯电池的小米,以及推出了石墨烯电池的雅迪,都只是在传统的锂离子或铅酸电池中添加了石墨烯,至于用全石墨烯做电池或电容器,目前看来还不可能商用。

那么,石墨烯电池还会产生新风口吗?大概率是不会了。第一,石墨烯应用在电池中,远无法和传统的导电碳/石墨竞争,因为后者的价格是前者的一百万分之一;第二,石墨烯比表面积过大,受化学影响大,批次稳定性低。虽然新风口没戏,也无法指望通过石墨烯来提升电池容量,但添加了石墨烯导电剂的电池性能确实要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好上很多,未来石墨烯制备方法完善、价格下降后,预期石墨烯需求量将大幅上升。

另外,在发热/散热领域和光学器件领域,由于石墨烯完美的导热性及导电性,使用石墨烯做发热组件、加热膜、散热板及石墨烯集成电路的前景十分广阔,众多学者也不断再探索着石墨烯的相关研究,相信未来石墨烯一定会展现出它的“完全体”,真正造福人类及社会。

 

突破平台期?石墨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野蛮生长已结束,石墨烯产业发展放缓

近年来,我国石墨烯产业前景广阔,产业规模持续扩展,呈现跨越式增长。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9.97亿元,其量产和下游应用取得夺目成绩。石墨烯行业处于市场导入期,市场增长率较高,随着石墨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下游应用的不断成熟,预计2025年将达到278.88亿元,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石墨烯消费国家。与此同时,对石墨烯的学术研究热度同样有增无减,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们有关石墨烯的科技创新成果接连不断发布。石墨烯在导热与散热、半导体、锂离子电池、航天军工、光伏等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大放异彩,应用成果显著。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石墨烯在大健康和医疗科技领域也具备着独特优势,市场潜力可观。

但是,石墨烯在规模化制备技术和绿色应用方面仍存在技术瓶颈,量产的质量不稳定,各项性能指标也达不到实验室水平。我国石墨烯发展仍以材料生产企业作为主导,下游应用企业参与度不足,下游产品的标准与检测体系仍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石墨烯作为新材料,产业仍处于研发、试投产阶段,产品应用技术不足,上下游企业尚未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地方政府与企业在石墨烯领域的投资趋向谨慎。过去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石墨烯不再是炒作的最热时期,现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平台期”,产业增速放缓。

进入产业化关键期,石墨烯发展趋于理性

目前,石墨烯正逐步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期,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我国石墨烯产业从技术导向发展至应用导向,更多终端应用企业参与进来,实现“从上至下”到“从下至上”的产业链发展转变。在政府部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协同带领下,各地石墨烯产业依据区域特色进行集聚化发展,在京津冀协、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区域诞生了一批批产业集群,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学研融合。

石墨烯发展趋于理性,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底层逻辑,引领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规划,各地政府也陆续将石墨烯列为“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一批优势石墨烯企业如贝特瑞、方大炭素、银基烯碳、碳元科技、沃特新材料、常州二维碳素等上市企业承担企业责任,引领中小微初创企业协同发展,上下游合作不断加强。同时,产学研深入融合,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着眼于关键技术突破的研发,以应对市场日益增长的高端化应用需求。

石墨烯产业的战略性布局

中国作为世界石墨资源大国之一,积极发展石墨烯具有毋庸置疑的重大意义。石墨烯成为我国前沿新材料的重点发展领域,其发展离不开技术、市场、产品这三大方面。未来,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5G、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石墨烯前沿性和战略性方向、核心技术、专利和产品的布局,培育未来市场。在此积极发展态势下,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风口。

石墨烯在工业、医学及电子器件上的最新研究进展

自2004年石墨烯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发现以来,科学家对其研究愈演愈烈,也越来越深入。深入了解之后,发现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性能,在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比如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时至今日,科学家对石墨烯的研究仍如日中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石墨烯在工业、医学、电子器件上还有什么新的研究进展?


污染防治是我国环境治理一大重点课题,也是难点和痛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为了让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基层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干旱多年的毛乌素沙漠也实现“绿化”,不得不感叹中国劳动人民的手,是辛勤的手,也是创造幸福的手。近年来,国家也加大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运用各种科学手段来尝试解决。

近日,维也纳大学化学学院研究人员现在提出了一种设计创新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复合材料由石墨烯上的纳米多孔超薄共价有机框架 (COF) 组成,可用于高效过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里的有机染料,是一类重要的工业污染物,通常来说,高水溶性、不可降解性是它的特性,有些甚至有致癌性,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科研人员的这个发现有利于有机染料高效率地吸附,减少污水对环境的破坏,使工业废水的处理更高效更安全。而且石墨烯的材料投入相对较低,在污染物被洗掉之后还能重新使用复合材料作为过滤器,因此开发的成本较低,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届时研发成功并能投入大量生产使用,将会大大提高有机工业污染的处理能力,还人民群众清新优质的空气和水源。

在医学上,石墨烯的应用也取得了相对应的进展。康涅狄格大学的 Cato Laurencin博士与其同事合作,创造了一种注入了石墨烯纳米片的治疗网,该网可以在肩部受伤时通过手术嵌入受影响的肩部肌肉,从而解决了肌肉退化和脂肪堆积的问题,使肩袖损伤不再复发。该网由排列整齐的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组成, PLLA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已经用于医疗领域,而石墨烯是一种超薄、高导电性的材料。Laurencin博士表示,石墨烯纳米片增加了肌管内的细胞内钙含量(在促进肌肉细胞生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它们减少了用于生长肌管的干细胞的脂肪生成(即脂肪的生成)。因为人的肩袖撕裂后,就有可能会再次发生,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医学人员良久,以前的解决方案都是通过手术,但都治标不治本。现在Cato Laurencin博士研制出的治疗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石墨烯在电子产品热界面材料中的研究进展。众所周知,散热问题是制约电子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是发展电子产品、改善电子产品性能的关键。最近,科研人员发现石墨烯材料可以成为解决电子产品散热问题的关键。石墨烯复合材料具备柔软性、高导电率、热导率可调等特性,这些特性刚好对应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但是,仅仅是石墨烯薄膜应用是不行的,需要与其他材料复合一起,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才能发挥出石墨烯的性能优势,这是一种方向;另一种方向是直接在需要填充热界面材料的位置原位生长石墨烯薄膜,利用石墨烯薄膜作为热界面材料,但这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较为苛刻,限制因素较多。因此,将石墨烯应用于目前的电子产品热界面,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再投入工业化使用。

 

万物皆可石墨烯?石墨烯产业化的“谣言”和“现实”!

最近几年,关于石墨烯的讨论越多越多。

作为新时代的材料之王,石墨烯有着很多耀眼的特质:世界上强度最高的材料,是钢铁的200倍,比纸薄1000倍,厚度只有头发丝的20万分之一,还具有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是目前已知的最轻、最薄的材料。

与此同时,石墨烯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不少商品更是打着石墨烯的名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石墨烯口罩、石墨烯内裤、石墨烯羽绒服、石墨烯取暖器、石墨烯充电宝……似乎只要冠上石墨烯的名号,产品就能高一个档次,价格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可正是这种“万物皆可石墨烯”的市场局面,让石墨烯遭受了不少质疑。不少言论直接指出,石墨烯是继量子力学、纳米科技之后的又一大骗局。主要问题在于,不少商家喜欢打着石墨烯的称号夸大宣传。实际上,这些产品也只是添加了少量石墨烯改善产品性能,并非百分百的石墨烯产品。这就像是奶茶中加入糖改善口感,并不至于让奶茶从此更名为糖茶。

去年年初,有汽车品牌喊出宣传口号,“8分钟可充满80%,石墨烯基超级充电电池,让充电像加油一样便捷”。此外,该汽车品牌还投入不少资源,在东北黑河做冬季实验,试图让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尽快投入市场。如今一年过去了,电动车市场似乎并没有迎来具有如此性能的超级电池。

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并不存在里程长、又能几分钟充满电、成本低、又安全的电池。一些“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打着石墨烯的名号,实则是为了模糊锂电池的概念。现在的很多石墨烯电池,也只是添加了石墨烯作为锂电子电池中的导电剂,而不是以石墨烯作为主要材料。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材质本身和特质从理论上而言并不存在问题。从2004年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发现,到德烈·盖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就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

从2004年首次被提出,再到2010年之后大热,石墨烯在整个工业和商业用途中,不过是一颗刚刚新起的星星。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石墨烯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早期。不过,政府部门和相关政策给予了高度关注。

2015年11月30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先导产业,到2018年,实现石墨烯材料稳定生产。到2020年,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形成若干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石墨烯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石墨烯产业相关企业有近17000家,论文总数占全球三分之一,专利数量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无论是研究规模还是人才队伍,我国都位于石墨烯行业前列。


就实际运用而言,石墨烯商业化应用依旧处于研发早期。目前,石墨烯发展需要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提取难,另一个是成本高。

2018年,凭借石墨烯获奖的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也直言,目前的工业生产石墨烯样品中,石墨烯含量低于10%,甚至没有一个样品的石墨烯含量超过50%。

从发现至今,石墨烯不过仅有20年的研究历史。真正进入工业领域,也不过是近10年的事情。不可否认,石墨烯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纺织、能源、农业、光电、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所说:“我们的石墨烯产业更多关注具体产品,挣快钱,但它们未必是未来的主导应用”。 这句批评,刚好指向了一大批打着石墨烯幌子挣快钱的企业。

石墨烯的确是当代黑金,但抱着“万物皆可石墨烯”的心态,只会给整个石墨烯行业抹黑。同时,还有无数学者和专家为整个石墨烯行业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们的基础性研究,才能真正为我国的石墨烯发展,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

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会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真正的石墨烯产业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从普罗大众、到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更应该恢复对石墨烯的理性认知。

本文作者:永清院办公室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许可,任何人不得摘编、转载等